请选择适合您的导航方式
扫码添加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思考——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5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
2024.03.27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高考评价体系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核四层思翼”的重要一环。如何在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教材教学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扎实掌握、提升能力,是每位一线历史教师探究的问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这一课的课标要求教师通过对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政权的更迭、民族的交融与区域的开发等社会变化,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趋势。以本课为例,谈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一、梳理历史线索,落实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时空性。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理解历史的基础与前提。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每单元每课时每一板块都具有明确的主题与线索,利用时间轴、地图等能较好地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便于学生更直观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国两晋南北朝从公元前220年开始,以公元589年隋统一南方结束,前后历经360余年,期间有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本课教材中出现了多个时间并配有丰富的地图。通过让学生完成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示意图,梳理重要政权的国名、存在时间和继承政权的学习任务。不仅可以明确课本子目录里“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三个模板之间的联系,还可以看出十六国与东晋的对立、北朝与南朝的同时存在。从时间上就能直观感受政权的更迭。空间观念上展示课本第26页《三国鼎立形势图》、第27页的《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第29页《东晋十六国形势图》、第30页《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式图》,补充《北魏形势图》等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该时期的特点:1.分裂为主,但是有过统一;2.北方相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3.北方政权以少数民族政权为主,南方政权以汉族政权为主。从空间方位上让学生感受到该时期政权更迭的激烈与频繁,感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动荡却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会用时间轴、会观察地图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要求,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时间演进入手,从直观的空间变化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时空信息。

二、设置问题情境,落实史料实证

英国历史专家汤普森就在《理解历史》中就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让学生学会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史料也越来越丰富,如何选取学生感兴趣又切合课堂教学的史料,设置情境引导教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等都是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事情。在本课中通过利用《晋书·惠帝纪》、《八王之乱》与《西晋内迁各族布置图》及课本的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族”印文,设置问题灭亡的原因?以此同类,通过展示图文史料,结合课标要求,设置以下问题给学生思考:1.“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什么问题?2.北方强大前秦统一北方后在肥水之战后迅速瓦解反映了什么?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推理出西晋的灭亡是内外多个原因导致的;东晋时期士族强大,皇权旁落;前秦未能统一全国证明该时期的各民族尚未充分交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仅促进了自身政权的发展,还未隋唐的统一奠定基础。        

史料的运用与问题的设置,可以够帮助学生梳理清相关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其深刻理解其中的相关关系,以探索历史的本质与相关规律。同时可以在史料的运用与分析中指导学生明辨史料,去伪存真,坚持论从史出,孤证不立。

三、小切口,让历史解释更直观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解释”定义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从定义可知,历史解释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技能、一种情感,它的有效落地并不是一节课、一个史料运用就可以完成的。

第一,从历史现象入手,解释历史现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较之前的历史时期增多了很多的历史现象。例如五胡入华、衣冠南渡、士族专权、区域开放等。对刚接触新教材的中学来说,让其解释一个历史现象承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意义,理解该历史现场发生的前后联系是比较容易达成的教学目标。第二,从课题重点入手,回扣课题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这一课的课题需要理清两个部分的关系,即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关系。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教材提供的史料,让学生思考,除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可以促进民族交流交融外,还有哪些民族交流交融的史实?学生通过梳理各政权统治期间关于民族交流交融的措施得出,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之"乱"中所蕴含的民族交融。本课的第三个重点是区域的开发,衣冠南渡即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更广阔的空间,亦促进了中国各地的民族大融合。

历史解释其重要意义并不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记忆,而是对历史的认识,所以,历史解释以历史现象的解释为切口,从单个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解释上升到该时期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联系,从而对该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做出理性的判断与分析。

四、以民族交融为抓手,涵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课程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规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民族交融”代替的“民族融合”,再次突出了民族精神内核的一致性。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可知,民族认同的教育过程就是肯定涵养家国情怀的过程。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中国古代部分的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民族扮演的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推动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独特格局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这一课民族的迁移、南方地区的开发、统治者的改革都进一步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在本课教学中,以民族交融为抓手,以各政权的统治政策与民族迁移为抓手,涵养民族认同,从而落实家国情怀。可以设置问题有1.蜀汉政权在西南的统治政策的有何意义?2.五胡入华对中原发展有何作用?3.北方人民南迁有何意义?十六国政权的学习中原的作用是什么?4.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民族交融贯穿本课的子目录,落实本课的重点。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多个民族碰撞、分裂和消亡,接触、联系和融合中不断形成的过程,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又各具独特性的多元统一格局。”

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相对于与人教版历史教材增多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内容,突出了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少数民族历史的讲述,强调民族交融下的民族认同,以开放姿态、包容的态度对待民族差异,这也是涵养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五、总结历史趋势,落实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中国古代史,统一和分裂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在统一王朝时期,中国会经历相对稳定的时期,而在分裂时期则会出现多个政权的竞争和混乱,但统一才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这一历史趋势,总结同类时期的发展规律,则需要在分析分裂期间蕴含的统一因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中国的第二个分裂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按照单元设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民族的交融与国家的统一。设置问题,结合本课所学,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蕴含了哪些统一的因素?让学生在课堂总结中领悟该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原因有:1.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2.南方的开放,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南北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3.政权更迭中,统治者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了制度创新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通过历史现象的梳理升华至阶段特征,让学生在面对同类时期能从各个方面,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总结历史规律,从而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六、跳出单个目标,服务立德树人

    五大核心素养的落实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五大核心素养虽然各有内涵与价值,培养目标也不同,虽独立存在却却又相互联系,他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五方面。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靠一个问题设计、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几个子目录之间的串联就可以完成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涵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

中,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兼顾学科思维,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入手,立足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情境,把五大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学科育人使命。

统编教材容量大,知识点多,赶着完成教学任务已经是部分教师现状。作为一线教师面对三新改革带来的压力,需要专研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服务学习的主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致力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年版。

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3.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年版。

4.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中央民族大学版社出版 1999 年版。

5. 梁磊:《高中统编教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中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年。

6. 罗荣倩:《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唯物史观的实践研究》[D],华中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年。

7. 俞颖杰,乱中有序,循理突破—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