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适合您的导航方式
扫码添加
“一生一案”教师入户家访实践探究
2024.06.13

摘  要:教师家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促进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途径。此前,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学校在“一生一案”创新教育理念引领下,积极开展教师入户家访实践活动,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机制,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家访;协同育人;实践

由于不同学生所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教育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个性差异比较明显。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性提出了“一生一案”学生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一生一案”指教师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全面了解、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等学情,科学制定出针对学生个体旨在促进其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案(“一案”),并付诸实践。家访正是以“一生一案”为契机,构建起较成熟的家校融合、共育的途径、经验和制度,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培育家庭教育导师等,让学校的办学理念、新课改理念、正确的教育思想、育人规律及学生发展成长中的典型问题等,及时传递到家长中,形成家校融合、共育共同体,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美好人生、美好社会充满理想,富有正义感、富有良知。

一、“一生一案”家访工作的价值意义

“一生一案”教师实地家访,是践行教育新时代“公平与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机遇。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教师与家长进行家校沟通非常便利,可以即时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交流,高效解决学生在校遇到的问题。但通过以上方式比较片面,很难觉察到学生深层次的内心活动,只有进行实地家访现场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等情况,才能细致、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的轨迹。在学生家中进行“一对一”交流,教师、家长、学生均能够坦诚交流互动,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轨迹,发掘成长中的亮点,增进师生感情,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利于为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育人成效。

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载体。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都带着家庭的印记,孩子一出生就在父母的熏陶之下,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可以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不同的家庭都有各自的差异,家长文化层次、教育观念的不同,造就孩子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也不相同。通过“一生一案”实地家访,教师对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有直观的了解,也可以深层次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家长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够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避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和观念。在家庭中,父母应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温馨的氛围,形成尊老爱幼、热爱运动、热爱阅读、热爱劳动的浓厚风尚,塑造阳光自信、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学生画像。

家访是加强家校共育的有效举措。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立法,“家事”上升为“国事”。因此,“一生一案”家访在家庭教育中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帮助家长优化教育方式,同时反馈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目标。

二、精心备访,“一生一案”,讲究策略

家访是管理班级的重要工作环节,在家访前做好计划是必要前提,“一生一案”实地家访,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在校情况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是了解学生最有效的途径,梳理谈心谈话中的关键问题,以解决核心问题为基本策略,才能实现精准家访。“一生一案”家访的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家校沟通的基本情况,确定家访的时间和路线、方式等。这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等。提前思考孩子和家长的想法和可能出现的矛盾,避免出现冲突,这样才能够精准邀约需要家访的对象,制订完善的家访方案,取得良好的家访效果。

第二,经常性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整理学生在校表现,重点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两个层面。首先是学习的方面,学生在校学习的表现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性的,收集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以及教师评价等数据。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比较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引起对问题的重视并进行深入总结分析,找到学习进步的关键因素。其次是行为习惯方面,好的习惯对学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应在平时关注学生独立生活的适应能力,关注学生的集体意识、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整理能够反映学生阳光自信、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行为,总结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帮助学生更快成长。

第三,明确家访的目的,制作重点谈话内容。家访是家校沟通,协同育人重要的手段,但是一次家访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在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预判,找出关键的几个问题,并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设问,制定出家访的提纲,直抒心意,直击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梳理出关键问题后,应当深入分析,了解问题的专业化解决办法。家访前充分了解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政策,借助网络媒体等途径了解此类问题的典型解决范例,为家访解决学生关键问题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比如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应该怎么解决,学生之间出现了矛盾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学生出现厌学怎么办,学生有早恋行为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经历了挫折怎么振作起来……这样在家访中就能够对问题提出理性化、专业化的解决办法,避免泛泛而谈,从而获得家家长的配合与认可。

三、精准访谈,“雪中送炭”,因人制宜

家访是一场围绕“一生一案”进行的一次精准访谈,家访中教师应带着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使命感,以问题为导向,逐步落实家访任务。在家访过程中应注意沟通的艺术,多引导启发,适时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达到家访的目的。

教师应在访前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家访时机,相机而动,才能让家访卓有成效。有一次,班级里一位学生临近考试的时候生病回家了,按照学生的情况很难参加此次考试,但学生本人非常看重本次考试,因而心里很焦虑。一方面心里没有底担心身体不好影响考试,一方面觉得不参加考试会有很大遗憾,不知道该怎么办,情绪比较低落。作为班主任首先了解到孩子的情况,马上和学生家长家长进行了联系,当天晚上就和几位科任教师到学生家里家访,了解孩子的情况,告诉孩子不要担心,鼓励孩子自信,身体允许条件下可以尝试去参加考试,不用太在乎结果,家长也表示支持。最后学生考的成绩相比于平时有很大提升,整个人也似乎变了,变得更加阳光自信了。

在家长或学生出现困惑需要帮助时进行家访最具成效,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家访,是家校与师生间的双向奔赴,是教育最本质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做好学生的学情生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变化,梳理好素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家访虽然不能一次性解决学生的问题,但处处体现着关爱学生的高尚师德修养,传递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勇气。

因人制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规划,让学生有希望有目标。例如,学生刚进入高中的家访应主要放在家校相互了解方面。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对高中生活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想了解学校环境、发展规划、学习生活等问题,提前做好关于学业、生活的计划;另一方面,学校则希望能够通过家访这种方式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学生成长历程、性格特点等问题,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家访应重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通过主题班会和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阳光自信、勇于担当、全面发展,并树立远大理想,制定好高中学习成长规划。已经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家访,家校需要进一步相互了解,并为学生解决成长路上的的困惑,如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的困难、社会认知、生涯规划等问题。

家访中有了走进心灵的沟通,有了情感的共鸣,家长会更加信任更加配合教师。达成共识后,更重要的是落实责任,言传身教,家长应主动改变自己,陪伴孩子,对孩子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教师则对家长进行监督,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成长。

四、精诚合作,“同频共振”,巩固成效

家访不是特效药,不能够马上完全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形成共识后的跟踪教育,是一个持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需要和家长精诚合作,做好长期的规划。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家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家访中教师实事求是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期间的具体表现,同时也认真听取家长和学生内心的声音,达成统一思想,“同频共振”,着眼于未来。家访后巩固家访效果至关重要,把家访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落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长效机制。家访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将更加深入,给学生制订更加切实有效的成长方案,让家访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家访后及时记录整理了解到的最新情况,为帮助学生提供有效材料支撑。教师应将学生家庭情况记录在案,包括学生家庭成员、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在家是否学习、是否经常外出、个人兴趣爱好有哪些、家长的育儿观是怎么样的,等等。然后根据全班学生情况进行分类,如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为一类,学习思维敏捷但不够信心的分为一类,比较内向的分为一类,实现更好的管理。

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学生情况分类后,明确学生问题的成因及家庭情况,最终又回到对学生以“一生一案”进行一对“一”指导上,实现了帮助学生成长的一个完美闭环。以问题为导向,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体现了教师的育人智慧与情怀。家访的“同频共振”是家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体现。一方面,教师要关爱学生且更会关爱学生,制定好规范学生言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把每一位学生当成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保持和家长的沟通,对家长也要进行适当的培训,引导家长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学生自身来说,家访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是在关键时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班级的长远发展来说,家访推动了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落地,增强了班级的整体水平,让学生融入班级,实现学生与班级的自洽。

一次家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时刻跟进,持续进行家访,才能巩固成效。家访后继续保持和家长的沟通,根据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家庭指导方案,在家庭需要的时候多次适时进行家访。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学生行为习惯和成绩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就会很烦恼,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常常会让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自信点,尝试多次去家访,以学生擅长的事为切入点,让学生重拾信心,鼓励家长和孩子,坚持不懈终会有更大进步。

“一生一案”家访是连接家庭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增进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路径,对提高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入户家访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家庭和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是“一家一案”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方式。教师走进学生家里,本身就是一种有仪式感的行为,和学生、家长一起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在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时更容易接受,学生在家长与学校的合力中改正不足,更快成长。

“一生一案”家访在新时代担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是办好“公平与高质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家访工作开展的成效,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综合素质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时刻牢记教育初心使命,真心关爱学生,把每一位学生当成人才来培养,给予学生最好的指导最多的机会。总之,“一生一案”家访是教师置身于特殊的教育环境中,有针对性的找准学生问题、分析学生核心问题的一场心灵对话,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方法。“一生一案”家访是教师真实情境下对学生的实地访谈经历,相较于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更能体现教育的规律,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淑艳.浅谈班主任家访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2-10:224—225

[2]袁 瑛.“一生一案”教育理念引领下“一家一案”入户家访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240

[3]陈一鸣;刘炳瑞.细化“一生一案” 寻找“教育共振”——中学家访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德育,2023-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