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适合您的导航方式
扫码添加
一生一案在高考语文备考复习中的运用
2025.02.12

【案例描述】:

复读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习经历,语文的复习的内容零碎繁杂,作为一名复读班的语文老师,如何在有限的280多天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的解题能力,达成自己的理想分数呢?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一生一案语文个性化高考复习策略。

现以Q同学为个案进行展示:从Q同学的反馈情况来看,该同学2022年语文高考分数是93分,从其自述情况和所定目标来看,尚有一定的差距。Q同学对自身完成的情况作出评价:语文的选择题耗时多得分低,文学类文本有时读不懂,文言文翻译比较弱,作文能写完800字,但是有时候会跑题。

我针对Q同学的语文学科能力情况初略做了一个表格,并将其薄弱的知识点做出标识。

QQ截图20250212093727.jpg

在此基础上,我要求Q同学要对每一次的语文测试每一小题的得分利用小分表进行薄弱知识点的精准定位,并形成文字,写到其专门的语文笔记本上,然后我根据Q同学的薄弱点精准定位相对应的高考知识点,利用其必备知识所需要的支架知识进行整合,对其做出具体的补漏指导和要求。

 Q同学的做题时速较慢,需要进行强化训练。在日常的写作业时,Q同学需要进行限时训练,每次练习要把自己所用时长写到练习上面,每次要仔细观察能提速的点,进行优化提升,以一周为单位,争取每一周比前一周的阅读速度加快,最终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时长,并持续稳定的速度。学生只有在日常养成快速的做题速度,到考场上才能淡定从容作答。

Q同学的文学类阅读能力较弱,我引导其课下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活着》《平凡的世界》《人世间》等,思考:这个故事谁来讲?讲的是什么?为何讲?怎么讲?讲得怎样?培养学生的对文学的感知力,理解能力,同时将读后感形成文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成从读懂一篇到读懂一类的迁移,提高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

Q同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我要求Q同学立足课本,每个月完成一册书的文言文复习,给予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其按时达成,学生在关联整合文言文知识点中,掌握文言文高考必备知识,融会贯通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多种运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勾连教材、举一反三的复习中,逐渐构建文言文的知识体系。

Q同学的写作能力较弱,针对其多次作文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其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的结构,作文观点的表达等几个方面都较为薄弱。针对Q同学的情况,我引导其重新复习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并对Q同学循序渐进地进行一系列作文训练。要求Q同学先审题,后写提纲,再写作。利用议论文论述句子这一支架,强化学生在作文的议论中运用五个功能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每一次考试后我都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引导全班同学对语文科瘸腿的知识点进行小范围精准补漏。引导学生写好错题本,查缺补漏,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到位。要求答错的学生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掌握解题规律和方法。加强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侧重思维品质训练,积累语言和作文素材。鼓励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用一生一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利用支架知识养成一项项语文知识的能力,在考试中能熟练运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复习有途径,有成效,促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向更远更高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差的学生总结经验教训,鼓起勇气,树立高考信心。

【反思】

回顾这280天的备考环节,从我个人角度认为处理得比较成功的是,学生的一生一案的语文高考复习备考。学生利用小分表以表格形式的分差发现自身知识的薄弱点,教师个性化引导学生针对自身学情备考,达到学生能够精准、全面、高效的备考应考。一生一案的备考是个性化的语文复习指导,学生在发现个人语文学科的不足后,学生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教师能提供针对性的支架,学生掌握解决问题需要的必备知识后,能力有了提升,个人成就感有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以说一生一案的语文高考备考,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按需学习的过程,能高效的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老师的作用是从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发现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提供必备知识的支架,给学生展现高考考点支架,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从而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将其考点应对的高考知识由点成面,形成知识体系,提升个人语文学科的能力素养。

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学生的语文高考必备知识因个体的差异性不尽相同,尝试将支架理论应用于高考备考语文的复习中,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个性地夯实知识基础,教师在学生的自我发现中,不断引导学生优化个人复习内容和方案,优化学生的复习方法,精准备考,一生一案个性化复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更好地为高考备考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