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作者:南宁市东盟黄冈中学 徐中龙
注:本文于2021年5月份在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教育期刊《新教育时代》上公开发表,并且在万方数据库上全文收录。
摘要:学科素养的培育已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重中之重,各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教学方案,以促使学生掌握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的基础知识,进而实现其他各方面的素质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在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能够对生命观念具有一定的认知,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并促使其科学思维得以有效提升与发展,最终在实际生活、生产、劳动的层面形成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基于此目的,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则需要优化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深化课程目标,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建立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的核心学习对象是生命,因而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的意识尤为重要,这是学好生物的前提,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首要环节。同时,在生物的课程学习中需要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内在本质与特征,以便于对生命价值形成正确地认识。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中,无一不体现对生命现象的诠释。教师应重视这一部分的教育培养,并结合现代化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手段,深化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以及重视,进而塑造学生的生命观念[1]。
比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展示了细胞的形成与分解,以及其对于生命的意义;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材中,则展现了生命的发展历程与演变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定期为学生放映关于生命的纪录片,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食物链、以及其它具有人类生命意义的电影等,以促使学生对生命能够形成正确地认识,并加强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拓宽科学思维
(一)优化问题设计
科学思维的提升需要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具备更科学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辅助引导的作用,同时着眼于提高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性,并以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科学、高效地思考,最终使其科学思维有效形成并逐步拓宽[2]。
例如,在必修一《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这节课中,教师可依据教学的节奏,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思考问题。比如:“在培养酵母菌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方法?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培养方法?其分别会形成怎样的物质?”“为什么在酿造葡萄酒时需要密封发酵?除了酿酒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是利用酵母菌制作的?是通过通气还是密封发酵形成的?”等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推进学习进程,同时不断地发散其思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针对课堂的核心问题设立思考的主题,并下设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以优化后的问题设计来推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仍以《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将课程学习的重点展示于黑板上,如“能量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是如何转化的?”“怎样分辨有氧和无氧呼吸,其特点分别是什么?”“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进而围绕这几个问题设立具体的探究学习任务,比如:以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核心探究内容,分析这一系列的问题,并设立具体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思考。或者让学生“制作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表格,将实验结果记录对比”“查阅资料,整合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以这样灵活多变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巧用思维导图
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而除了促使学生能够科学、高效地思考生物问题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生物知识思考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更加系统、完备的生物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将高中生物教材中繁杂零星的知识点得以有效地整合与梳理,以促使各个板块知识能够有效地联系起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3]。
三、开展科学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以促使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对生命现象的探索精神更加深化。基于此目的,教师可利用生物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开展科学探究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促进其探究能力的提升[4]。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微课的形式进行实验的观察学习。比如,在学习《染色体变异》这节课时,教师将相关的知识及实验以微课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病理的形成特点等。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探究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再比如,在《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这节课中,可以先让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的目标与方向,进而合作设计出实验的过程,并在教师指导下展开实验的探究。
此外,除了实验探究的培养环节之外,针对具体的生物知识,教师亦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资料的收集与整合中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2中“人与环境”部分时,教师可让学生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题,探究其中的知识内容,并以电子课件、微课、资料册等形式展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课外资料的收集、整合中探究学习相关内容,除了可以让学生丰富课外知识,还能通过此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方向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比如在每学期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教材内容相关的2个课题内容,以电子文件、纸质材料或微视频等形式呈现探究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是推动了科学探究的培养。
四、落实社会责任
生物课程的学习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除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理解生物原理以外,更需要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的意义所在。让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逐渐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并通过理论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以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的意识,并在生活实践中落实社会责任。比如,在讲到生物对于医学的贡献与重要性时,教师可将相关的新闻视频给学生观看学习,以加强学生对于生物学原理的认知和理解。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两者有效连接,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基于生物的发展与研究做出理性的判断。最后,再针对教材中所蕴含的社会责任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素材,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提升学生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的学科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地位愈加重要,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亦需要结合其素养培育的方向进行授课,以期在巩固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进而实现生物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 尹军伟.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 女报:时尚版, 2020, 000(001):P.1-1.
[2] 张政龙.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15):P.37-37.
[3] 卫姚.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 000(013):P.144-144.
[4] 张欢.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20, 000(003):98.